近期,我们接触了许多产业用户,他们向我们提出了关于分账户的需求,其主要应用场景描述如下:
分账户需求的背景
多人操作的限制
公司期货账户禁止多开,但参与下单操作的人数却不止一人。策略管理需求
不同的套保策略需要由不同人员负责下单操作。
各套保策略之间需隔离,不能互相查看委托和持仓信息。
需要对各套保策略的绩效进行独立统计。
需要对各策略单独设定风控规则,例如可用资金上限。
基于上述需求,分账户似乎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。然而,在实际操作中,由于期货规则的复杂性以及行业操作的规范性不足,分账户的应用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。
分账户的实际应用问题
非上期所品种平今导致的手续费归属问题
例如:A分账户当天开仓,B分账户当天平仓同一合约的老仓。
系统按平今规则收取手续费,而A和B可能都认为自己没有进行平今操作,因此对多收的手续费归属产生争议。
非分账户终端操作导致的事后分配问题
操作习惯冲突:部分交易员因操作习惯或便利性原因,直接使用大账户下单,而不通过分账户终端操作。
分配效率问题:交易完成后,需要在分账户系统中手动分配。由于分配员通常并非专业结算人员,分配的时效和精度可能存在问题。
平仓分配难题:例如,交易员在上期所进行平仓操作,却要求分配员将其分配到一个持有今仓的账户中,这在分配员的实际操作中无法完成。
分账户间的自成交问题
若A分账户和B分账户同时在同一合约上进行多空报单,可能因自成交过多而触发监管警告。资金空占问题
A分账户持有某合约的多头,B分账户持有该合约的空头,从大账户层面看,存在保证金优惠。
然而,优惠部分在分账户层面无法直接使用,A和B都无法动用这部分资金。
尽管可以通过设置一个C分账户专门管理空占部分或提高A+B的资金总额解决此问题,但这样会部分削弱风控作用。
期现组合的优点
分账户系统的本质是将大账户交易自动路由分配到分账户中,而期现组合在进行期货分配时,本质上也是一种路由机制。相比传统分账户系统,期现组合具有以下优点:
简化了今仓与昨仓的复杂性
在组合内记录买卖过程和期货持仓,只需关注单纯的买卖对冲关系,无需考虑今仓和昨仓的区分。
操作简便
用户只需建立组合,将期货成交记录不断丢入组合即可,无需反复考虑资金分配问题。
期货成交记录可以在不同组合间快速移动或交换。
灵活的手续费管理
支持手动录入手续费,或按预设逻辑自动计算手续费,不要求复杂的逻辑自洽。
支持无限级结构
组合可以按照树状结构无限分层:公司 → 部门 → 策略 → 子策略。
无需担心分账户结构和系统承载能力的限制。
权限灵活管理
可在组合上设置委托权限,授权人员可发出交易指令,系统自动执行交易。
更容易扩展业务功能
作为一个期货ERP管理系统,期现组合具备更强的扩展性,能够方便地搭建后续业务场景。
期现组合的缺点
非传统分账户终端
对交易员而言,期现组合并非传统的分账户交易终端,这可能需要一定的学习和适应成本。
期现组合与分账户的共同特点
绩效记录和呈现
两者均可完整记录绩效的形成过程,并以清晰的方式呈现结果。
策略隔离
不同策略之间相互隔离,且无权限者无法查看其他策略的交易或持仓信息。
总结
从应用场景来看,期现组合在分策略管理方面并没有明显的劣势。其设计理念偏向于期货ERP管理系统,而非单纯的期货交易系统。换个思路,通过期现组合来解决分账户需求,不失为一种值得尝试的方案。
期现组合的优势在于更灵活的策略管理、更高效的操作方式以及更强的扩展能力。这些特性使其成为一种创新的业务解决方案,既能满足现有的分账户需求,又能避免因期货规则或操作习惯带来的问题,也许正是企业迈向高效管理的一次机遇。